假期生活-韓潮
前言:
話說在2010年某個寂寞的晚上,閒來無事,點了個韓國綜藝來看,就此「中毒」。
正文:
中「韓毒」沒什麼可解,但「毒死」都要知點死-究竟韓國的娛樂節目優勝之處是甚麼?
這篇文不談韓劇,因為小弟仍未全中「韓毒」,現在先以綜藝節目論之。
《歡樂今宵》(Enjoy Yourself Tonight,簡稱EYT),是香港無綫電視的長壽綜藝節目,由無綫電視1967年啟播後第2天(即11月20日)開始播出,一直至1994年10月7日播映第6613次為止,27年內一星期有5晚現場直播,1980年代一段時期更一星期6晚直播,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,成爲全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。
曾經,EYT風靡港人,歌仔都有得唱啦:「日頭猛做,到依家輕鬆下」。時至今日,再沒多少人睇電視。有人會歸究於亙聯網的普及,使娛樂的途徑多元化,電視不再吸引。不過,為什麼本地的電視節目會受不住亙聯網的沖擊呢?論製作的資源和質素,加上藝人歌星的名氣,本應該不致被杯葛吧?況且,網上電台也做到不錯的成績,傳統的傳播媒介仍為港人所接受,證明問題並不在傳播介面上,應該是在於質素上。
事實上,本地娛樂圈新人漸少,「老戲骨」復出作主卻多,這堪稱一大「畸形」。對年青人(80後?)來講,少了新人,少了新意,願意看著不太認識的「老戲骨」做劇又有幾多?以台灣來講,電視台多,偶像劇也甚多,新人一個一個從中挖出,所以市場愈開愈有,觀眾層似乎仍未老化,不似香港要倚靠「師奶輩」來支持整個tvb。
回到香港,好的劇集都在tvb,每年雖仍有套算好的,但好的綜藝卻寥寥無幾,或虎頭蛇尾(記得《香港亂嗡》嗎?)。反觀韓國,劇集和綜藝兩方面都做得出色:韓劇外銷,綜藝也帶起了k-pop的發展。小弟僅以對韓國有限的認識,推論出其綜藝成功的原因:
-題材特別 -有好的主持、嘉賓
-集搞笑及溫情於一身 -節目之中能夠製造出話題(秘聞、緋聞?)
綜藝節目跟樂壇、娛樂圈的發展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:
綜藝節目需要有嘉賓,名氣當然愈大愈好,這樣才有人看。如果節目還能夠表現出嘉賓的真性情、未為人知曉的一面,那往往都會成為一個成功的綜藝節目。香港的EYT如是,《美女廚房》亦如是。
透過綜藝,歌星/藝人可以直接「入屋」,在遊戲中宣傳自己,不必再靠「肥皂劇」和製造緋聞來「博出位」,利己亦利人(在傳媒文化生態上)。昔日《歡樂今宵》帶紅了許多二、三線藝人
以韓國綜藝來說,《家族誕生》是絕佳的例子,在韓國獲獎無數,同時亦帶動人氣:
家族誕生簡介:
http://yeayea0515.pixnet.net/blog/post/30027570
家族成功之處:
-非廠景,全「戶外」(或廠外),單是郊外風景也足可回味。
-每集雖有固定遊程,但細節多變,小遊戲款式亦多變。
-主持人質素高,各人都在努力製造笑料。
-節目夠親民,單是要各人在鏡頭前「素顏」已經為香港「明星們」所不及。
另外,偶像綜藝劇(?)《青春不敗》也是近似《家族》的模式,分別是夠「青春」。
非常用心的片尾,溫情十分。-(青春不敗片尾,曲:mcfly -all about you)
不能同意更多:
韓國發展成熟的綜藝節目一方面讓藝人得以表現所長:唱歌、跳舞、模仿、身體技(?)、搞gag等等都有。另一方面,這些綜藝節目內的小遊戲很能夠製造話題,尤其是緋聞及藝人的僻好(喜惡)這一類很「八」但又很吸引的東西。反觀香港,綜藝節目形式往往流單一:不是「全遊戲」就是全「talk show」。前者裡面的遊戲過於沉悶,後者不能製造氣氛。而在仍保留著傳統(階級)思想的韓國裡,原來有如此開放、多元化的綜藝,香港倒真要多學習。
(還未說「廠內」的玩法,有機會等我中埋果面毒先講)
輕輕帶過小弟不熟悉的音樂方面:
kpoop有強烈的「中毒性」,經常將某幾句歌詞 repeat 再 repeat
以 T-ara 的bo peep bo peep為例,輕快旋律加上cute的舞步,極易「上腦」。
有毒就要一齊中:
還有kara 的mister,以pp舞紅遍韓國(的大叔層?)
K-pop加綜藝,相輔相成。
香港?睇怕有多幾個電視台先有得救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