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

淺談本土政治(一) —— 香港人的政治思考模式

又到暑假,一到假期就想執筆寫文,
一來可整理文筆、保持中文水平,二來亦不失為抒憂解困之法,緩解情緒 (?)~
三來亦可整頓思路,好好條理年來所思所想。

本系列第一章先以本土政治為題。
或者筆者應該先自我檢討一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筆者打從中七之後已經很少寫政治內容,
其一原因是偷懶,怠於思考,於是自己的政治取向也開始迷茫,
人大了多了公務學務,本應能夠體會及理解更多,
偏偏感覺反不及中學時期,各種的觸覺及熱誠都在減退,
正應驗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」之說。

但為什麼會導致以上問題呢?

香港人生活迫切,有時間也想休息一下、睡個好的,
對於身邊事物日漸冷淡或視之平常,皆一笑置之like一like就過去了。
資訊有時亦多得令人無法專心研究某一議題。
比方說執筆之時就有正有對陳雲「城邦論」的攻擊,
亦正逢六四晚會及「佔領中環」行動熱議之時。
每一個課題看似分開但其實陳陳相因、互相影響。
作為一個「忙碌」的香港人,根本不知如何自處,
我應該去思考/學習哪方面的論題?
若要好好研究「城邦論」,是不是要讀陳老師的著作?
不過香港人多喜歡「走精面」,不會花太多時間去做沒有efficiency 的事情,
於是就是去看其他人的評論當是速成了,反正我也不是學者不用理解太多。

以上的思考懶惰見於成年人多於小朋友,
有時學習得愈多的人反而更少想去認識政治,
習慣了補習社模式的成人覺得自己能夠消化那些「政治雞精」,
以為已經理解足夠「考試技巧」出來「舌戰群儒」。
可是,本身的理論根底不成熟的人,又偏偏最喜歡用「曲線」,
於是乎寫出來的文章非常不堪,不曲不直不知所云。
反之,簡樸的草根/學生論政卻更見有條理和理據,清楚傳達本意。

以上,就是我對於一些學混的理解。

學混常有,但何以影響政治環境至此?
(按: 「此」,指當今香港人政治迷途,方向不明)

初探原因或許如下:
1.互聯網助力方便學混文章散佈
2.報章傳媒之中立問題
3.維穩機器入侵

香港本身政治環境複雜,涉及的勢力非常多︰有想將香港民主影響到中國的,亦有對中國不抱希望但求自保的,有想「同化」香港的,有更多是沒意見但求兩餐的... 出路太多反而累事,人類總會有選擇困難,即使選好一條路,卻容易決心不夠中途轉汰。簡單點來說,就是沒有所謂的「核心價值」。

一年前已經在講的核心價值,其實根本冇人知佢地講緊咩。
各種學混就是在將香港人分化,各自找尋利益,例如在房屋、經濟、民生需要等等上各自表述,時而攻擊地產商,時而攻擊特區政府,時而反共反「愛」,反「左」反「民」,
模糊大家的目標。

所以香港人必須要重建自己的核心價值,清楚自己的需要,堅定立場,
明白自己的角色,不抱有多餘的幻想,把眾人的目標歸一,偽學就無法入侵。
任何行動,包括「佔領中環」,亦不能迴避這一階段,否則只會成為「得閒飲茶」的下場。

至於如何開始建構此「核心價值」,如何迫使沉默的大多數去認真思考,
有正在推動做這些事的人們,在各派樹立山頭將可能的方向都明朗化出來,
日後即使大戰一場,亦可望在過程中找到一些新共識,找回核心價值。

問題是︰香港人,會參與嗎?

(待續)
=====================

後記︰自知文筆生疏,有緣見到的請見諒,希望表達的意思還算清楚  ^^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