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

講座筆記-從社會學透視港女與o靚模

(是日背景音樂-Last Christmas)

綜觀整個講座所分析的,並不是研究港女或o靚模是什麼、有甚麼影響云云的「行貨」(報刊網評講那些的實在泛濫),而是去分析香港人對兩者的「奇怪」眼光和評語的根結在哪。

講座之初,先解釋了「觀念」和「概念」的分別,但theo並未有就港女、o靚模是「觀念」或「概念」作出分類,是刻意留白嗎?大概兩者仍是架構中的「概念」,兩者如何定義亦從來沒有共同的認可。某a是o靚模襄是專業model?某c是o靚模還是在「賣肉」?某趙姓女子是港女嗎....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,那一切都是由個人觀感而下的「定義」而已。

其後介紹了功能主義(功能學派)、衝突主義,在此不多憶述。若以此來論港女、o靚模,似乎不太恰當。假如一直以來都存在這些「功能需要」或「衝突」,何以至2009年才出現「港女、o靚模之亂」(誇張的說)?套用講座中所談,這很大機會是由於溝通渠道的多元化致使「觀感」得以凝聚,成為初步的「概念」,再套用到各日常生活大小事及人物上(即theo的「分類」論),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話題及爭辯,令整件事成為hot news。

接著給了在座者一張「港女81宗」罪的「清算表」,大家都毫無疑問地馬上對號入座了,相信這種「分類」正是被論者最懼怕的。如果」81宗罪」之內,說中近半,那或會無所懼,因為你應已是人人心中的港女。但如果不幸只中五、六項,又是「頂心頂肺」的罪名,而你同時亦不想做港女的話,應該會有點忐忑不安吧。無論如何,那81宗罪很多其實不過是一些無理而誇張的要求和控訴,不必記在心上,畢竟很多人都不注重上述的要求,夠靚女就是了。(逃~)

至此,theo繼續帶出其他個問題所在-父權社會、消費社會,還講了些關於「娜拉走後怎樣」,都解釋了為什麼這個話題得以長久延續的原因(大致可見)。講座到此小弟已倦極,無心思考,身體但在睜眼看片聽聲音而已。

(迷之音:不過如果有o靚模來(或片/相?)的話...)

http://myworldstories.blogspot.com/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